今年,世界卫生组织把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打败糖尿病”,这使我们认识到,糖尿病对于人来健康的威胁有多大。
到2030年,糖尿病将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七大致死性疾病。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已经发生了变化。自从2012年起,糖尿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中国所造成的死亡约占全年死亡人口的86.6%。
而糖尿病已经成为中国国民健康的重大威胁,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2014年的全国学会会议上指出,在中国十八岁以上的人口当中,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11.6%。
虽然,我们可以预见到慢病所带来负担会日益加重,但是希望依然还在。通过创新药、公共政策等干预措施,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在抗击慢病上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在中国,医改正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促进为中心”,政府正着力解决慢病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中国政府已经把“健康中国2020”这一战略囊括进了国家的“十三五”规划当中,并整合基本医疗保险,努力使其覆盖更多人群。
同时,政府也在推动大病保险制度的建设,以减轻重大疾病给病人带来的巨大负担,使他们能够负担起一些费用高昂的治疗。
中国正在通过推动医院改革和分层诊疗体系的方式,发展基层的医疗设施,让更多病人享受到医疗服务。此外,政府还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慢病筛查、医保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提供资源支持。
从国际的经验看,创新药使得糖尿病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延长了患者的寿命和无病进展生存期。
过去10年里,糖尿病领域出现了许多创新。此前,只有口服胰岛素、胰岛素笔和胰岛素泵等少数几种胰岛素的治疗方案供糖尿病患者选择;如今,已有超过20种药品用于1型和2型糖尿病的治疗,包括两种超长效的胰岛素和吸入式胰岛素。扩展后的治疗方案减轻了患者的药物负担,也使得疾病管理变得更为便利。
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抗击慢病仍然充满挑战。在中国,由于市场准入的滞后和报销政策并未完全覆盖一些创新药物,病人缺乏获得创新药的途径。自2009年以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就没有再更新了,这意味着最新研发的创新治疗手段并没有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可及性。
此外,在医疗服务领域,中国的医院正经受着过度拥挤的现状,医生花在患者身上的检查和后续跟踪上的时间有限。但是,基层保健体系和提供基础预防、诊断和治疗干预的社区医疗中心却存在未充分利用和发展的问题。这些都是阻碍患者长期应对慢病、减轻疾病负担、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开支的重要因素。
尽管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我们依然看到解决现存挑战的一些方向。中国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上也有广阔的前景,慢病患者能够在社区医疗中心接受长期管理和关照。在分级诊疗机制下,健全的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
在有限的资源下,基于网络和电话的远程医疗也需要尽快地发挥作用。通过远程医疗及可穿戴的诊断与监控设备,医生能够远程了解病人的健康问题,同时,这些设备也能为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持续的帮助和培训。医疗技术的创新对满足这些需求将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跨领域的合作对确保上述措施的成功至关重要。有很多像我们“携手抗击慢性病组织”这样的机构,一直在为支持这些努力而工作着。
“携手抗击慢性病组织”的使命是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带给人类和经济的巨大负担,并提倡有证可循的解决方法。
近期,我们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合作,一起探讨糖尿病预防和控制的创新疗法。我们希望在中国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抗击慢性疾病,促进患者、家庭与社会的健康。
关于携手抗击慢性病组织(PFCD)
PFCD是一个国际性的非营利组织,致力于提升社会对慢性病的关注,更好地管理这一导致死亡、残疾和医疗成本上涨的第一元凶:更有效地预防、治疗慢性病。
■KenThorpe 博士(PFCD主席,同时也是埃默里大学罗林斯公共卫生学院的教授和院长)
上周阅读TOP 5
回复“TOP”轻松获取上周最热门文章!,
★更多深度报道见《医药经济报》~
本文来自作者[何必挽离人]投稿,不代表汉港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hcomm.cn/baike/202411-3436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汉港号的签约作者“何必挽离人”!
希望本篇文章《糖尿病治疗手段日益丰富的简单介绍》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汉港号]内容主要涵盖:百科大全,生活小常识,经验分享,热点知识
本文概览: 今年,世界卫生组织把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打败糖尿病”,这使我们认识到,糖尿病对于人来健康的威胁有多大。 到2030年,糖尿病将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七大致死性疾病。人类面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