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中国还有比东风-21D厉害三倍的超级撒手锏,重大技术突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在一篇宣传先进人物的报道中,详细透露了中国东风-21C/D以及新时期超级撒手锏东风-26中远程打击导弹的研制过程,明确指出了东风-21D导弹12马赫末端突防攻击,而东风-26中远程打击导弹则在DF-21D基础上获得重大突破,末端突防速度高达18马赫,采用滑翔弹头机动性高,轨道可剧烈变动,相比弹道式再入弹头要难以拦截。2015年9.3大阅兵时,随着DF-26的出场,解说员说出了让世人震惊的话,打击大型海上目标!
1991年,我国高超声速再入空气舵机动飞行器预研攻关项目起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究内容便是以国外20世纪80年代某大国先进机动飞行器为原型,进行逆向设计。
当今世界四大名弹弹头比较
当时中国专家只能通过别人在国外展览馆参观的时候拍的照片来推断得到气动外形设计的主导思想,这是相当困难的。
首先国外的先进的飞行器为什么会设计成带空气控制舵的”双锥体”弹头?这点开始让中国设计人员非常难以理解。中国专家通过对组成飞行器的“舵”与“体”气动特性作用机理的研究揭示了空气舵机动飞行器”双锥体”匹配、“体”“舵”匹配的气动变化规律。
”双锥体”弹头随马赫数与攻角的性能比较
理论上的猜测与计算还有待于地面风洞试验的验证。中国专家依据气动参数随马赫数与攻角的变化规律,拿着曲线板去对照勾画,将符合曲线板变化规律的数据留下,不符合的就去掉。如此分析和处理了200多万个数据,绘制了数千条曲线,掌握了国外先进再入机动飞行器的气动设计思想,优选出适合我国仪器设备现状的气动外形与布局,顺利完成课题,并最终获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该项目所创建的国内首型再入机动飞行器气动设计技术体系,竟然成为当今我国近、中、远程多型弹道式“杀手锏”武器研制坚实的技术基础,引发多家研制单位为此“竞折腰”。
中国航天科技开创了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首型再入机动飞行器气动特性攻关以及90年代末机动飞行器研制的传奇,才有了2000年后我国首型通用中远程精确打击战略导弹的研制,才实现了我国战略武器实战能力的重大突破。
90年代末,基于维护国家安全战略需求,迫切需要研制一型具有强机动性的再入飞行器,以实现对特殊目标的强突防和精确打击。
航天科技一院便在此时决定自筹资金,以90年代初承担的高超声速再入空气舵机动飞行器预研项目为背景,研制中近程机动导弹,同时也是我国首枚带空气舵的机动飞行器。工程从1997年开始,计划18个月完成。
DF-21D
到2000年,进行我国第一个机动飞行器的飞行试验,飞行攻角被限制为14°,试验很成功。
2002年,航天科技一院又先后打出了4发导弹,选择的攻角分别为14°、16°、18°、20°,均获得圆满成功,回收的残骸外观验证了中国专家的判断,同时也证明了当初国外专家误导了中国设计人员。
DF-26
2002年,航天科技一院,主持了我国首型通用中远程精确打击导弹研制,实现了带空气舵机动飞行器由马赫数12向马赫数18的技术跨越和战略武器实战能力重大突破。
DF-26作战半径
作为新型通用武器系统演示验证项目技术总负责人,总负责人朱广生提出实现中远程、高精度、实战化的技术途径,经8年2个型号的研制与飞行试验研制,确立了国家立项的系列型号主要技术方案。而作为A状态的总师,他主持的新一代中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系统的工程研制,又为我国战略武器实战能力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内率先实现带空气舵机动飞行器用于远射程导弹的技术跨越;率先实现中远射程战略武器的精确打击;率先实现我国陆基机动导弹水平瞄准、无依托快速发射;创战略导弹“车载弹”长途机动直接发射的考核先例;提出“三段式”特殊弹道方案,实现战略导弹在国内有限的靶场射程进行真实环境的飞行考核。项目成果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6年,新一代中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取得首飞成功。
本文来自作者[可爱炸了]投稿,不代表汉港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hcomm.cn/post/202501-5097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汉港号的签约作者“可爱炸了”!
希望本篇文章《包含武器装备实战考核成功的词条》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汉港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 原来中国还有比东风-21D厉害三倍的超级撒手锏,重大技术突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在一篇宣传先进人物的报道中,详细透露了中国东风-21C/D以及新时期超级撒手锏东风-2...